全国生态日|挠力河湿地:奏响流淌的生态乐章
专业号: 2023/8/18 10:42:06
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坡的七台河市境内,一路流向东北,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串起三江平原11个农场,在饶河县东安镇汇入乌苏里江。420公里河道沿岸的16万公顷区域,就是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俯瞰挠力河湿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如何解决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的关系,近年来,在北大荒集团的领导和支持下,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所在分公司、农场携手共行,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共建美丽生态家园,一份“挠力河湿地答卷”正在三江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湿地生态美景
退耕还湿,“退”出来的“美丽风景”
“我开的这块地,这么点面积,怎么就影响到国家生态了……”2015年,挠力河保护区红卫管理站站长刘英杰在辖区内开展退耕还湿工作时,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
7月29日,刘英杰在现场指着效果图上一块块标着黄色或粉色的方块说:“这片区域过去都是耕地,如今还原成了湿地。”
退耕还湿项目区内,水草丛生、满眼绿意、广阔的河面波光粼粼,白鹭、苍鹭、野鸭等水鸟或翱翔天空,或踱步水中,这片生态好风景,正是退耕还湿“退”出来的。
挠力河湿地鸟鸣鱼跃的自然美景
“刚开始宣传说明年这里就不能种地了,很多人不理解,也不接受,这就要讲究策略。”刘英杰说,“先是帮助种地户转变思想,同时也要做好普法工作:不是你一家,保护区内违规种地的大家都得退。这里动植物多了环境就更好了,咱们住在这里也舒心啊……”
春季,为了防止个别农户复耕,刘英杰和同事们带着帐篷住进保护区,3公里一个看护点,严防死守。“没水没电,只能烧煤气做饭。5月初,夜里水杯里能结一层薄冰。我们三点多就起来巡查,大伙儿冻得直流鼻涕……”
“刚开始退耕时,地里都是野蒿草,后来我们把原来的明堤、大坝都推平了,水灌进来后湿地恢复就快了。”刘英杰笑着说,“现在这里都是芦苇和小叶樟这样的水生植物,将来肯定还能看到塔头墩。”
2014年以来,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和保护区红卫管理站持续加大湿地管护和退耕还湿力度,共退耕还湿2万余亩。
另一边,在挠力河保护区大兴农场管理站,“堤内良田,堤外水草”的景象蔚为壮观。
湿地救援演练现场
“这都是退耕还湿的成效。”大兴农场党委副书记刘斌表示,“农场已退耕还湿2.5万亩。虽然每年减少一些收入,但是湿地面积的扩大,让这里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自2002年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保护区管理局携手辖区农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据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金武介绍,为保证退耕还湿工作顺利进行,管理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避免湿地恢复碎片化,强化修复成效。2014年以来,保护区共完成湿地修复面积20余万亩,其中退耕还湿18万余亩。
千鸟湖湿地自在的鸟儿
护鸟爱鸟,“护”出来“自然家园”
“当我们第一次从望远镜里看到一只东方白鹳站在人工巢穴上面时,真的,那股子高兴劲儿,别提了。”
身为站长的周春来在红旗岭湿地管理区干了三十年,用他的话说,在千鸟湖这块湿地上,东方白鹳、丹顶鹤、白琵鹭、鸿雁这些鸟儿各自栖息什么区域,他闭着眼睛都能摸到。
2016年冬天,周春来和同事们计划建设候鸟繁育基地,在红旗岭湿地试着建造了10个人工引巢,没想到第二年春天,就迎来了第一对东方白鹳夫妇。
说起当时的情景,周春来仍觉历历在目:“巡护路离人工巢穴1000米左右,我们天天去看,后来还观测到了雏鸟……它们离巢的日子是7月3日。”他甚至一下就说出了具体时间。
千鸟湖湿地站在人工巢穴上的鸟儿
千鸟湖湿地占地11万亩,主要植物有500种、鸟类89种、兽类25种,丹顶鹤、东方白鹤等8种珍稀濒危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被称为“鸟类的天堂”。2022年,这里还首次发现了新物种挠力河耗姬蜂。
7月31日,保护区红旗岭农场管理站举行了一场放归仪式。一只苍鹭从打开的笼门探出脑袋,拍拍翅膀,展翅飞起,消失在蔚蓝的天际。跟随这只自由飞翔的苍鹭一同放飞的还有6只红隼。
挠力河保护区管理局红兴隆分局负责人崔兴波介绍,近年来,红旗岭农场管理站累计投喂玉米、水稻、小鱼等食物两万余斤,为回归候鸟备“粮仓”、解“粮荒”。目前,已有3对东方白鹳在招引巢安家,近三年累计孵化东方白鹳幼雏22只。
周春来说,人工引巢已经逐渐被东方白鹳接受,今年春天,两对东方白鹳为选一个位置更好的“新家”竟然打了起来。近年来,多次在千鸟湖湿地发现700只以上东方白鹳集群,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
鸟类放归仪式
每年4月末到5月初,保护区都与红旗岭农场联合主办“爱鸟周”主题系列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10届,在当地已成为一个具有新时代道德风尚和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特色的活动,农场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之为“鸟节”。一年一度的“鸟节”已将“保护鸟类、亲近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人心。
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王广鑫介绍说,随着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昔日水丰草茂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重现。“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593种、野生植物达1047种,常见鸟类42科182种,其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5种,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蓄水净水,“养”出来的“生态农业”
“我种的水稻就挨着保护区,水大的时候湿地帮我涵养水源,干旱的时候能滋养稻田……”八五三农场第六管理区的种植户闵佳对湿地给自己种植水稻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
2019年的大水,让周围很多农田都受了灾,而像闵佳这样“挨着”湿地保护区的田地,因为湿地的强大蓄水能力,免受水害。由于湿地是环境优良的“指示灯”,挠力河保护区雁窝岛湿地所在的八五三农场因此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湿地保护也让职工群众尝到了甜头。
湿地旁的生态农业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内小气候的功能,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于洪贤表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强化生态保护,两者是共赢的。未来,应大力引导保护区周边农田发展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减少农业生产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八五三农场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职工富、城镇美的有力抓手,对耕地进行保护性耕作,秉承“农业为基、生态为骨、文为魂、旅为体”的理念,打造“红兴隆·雁窝岛”榜单产品,“湿地美”“生态美”“八五三美”已成为区域名副其实的生态样板。
“湿地里有像千屈菜、黄菀、芦苇和菖蒲这样具有药用、观赏和蜜源等经济价值的植物。同时,湿地还会对当地气候产生深远影响。”王广鑫说。
在挠力河湿地和完达山余脉山地等多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下,五九七农场就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小气候。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这里的林果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湿地在发挥其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还有巨大经济价值可供开发,我们正积极探索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利用。”王金武表示。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纵贯三江平原的挠力河湿地,正在流淌着一曲幽美和谐的生态乐章。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通讯员:张克华;记者:姜斌 来玉良 刘畅;摄影:崔杰 何飚 张保军;视频:张保军;编辑:石卉;审核:孙溶;统筹:王忠宝
我也说两句 |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 |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
凯发k8旗舰厅的版权声明: 1.依据《》,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凯发k8旗舰厅的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凯发k8旗舰厅的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